有谁不喜欢美的人事物呢?
从有地球存在开始,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像人类一样,懂得用美装饰自己,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於其它物种的原因,科学家把这件事,解释成「自我意识」。
「自我意识」代表着人可以理解一件事物的涵义,对於一个事物可以有所解读,这些解读会建立出每个人对於相同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。简单说,这些感受就包含了视觉的、心理的,两种感觉以上的自我判断,有趣的是,这些判断并不完全是由你自身的意识来决定的,而是和你的所见所闻、所经历的事积累而成。举例来说,你对於衣服的品味,可能与你妈妈小时候帮你买的服装有关系,连结到了青春期,朋友的影响、时尚杂志的左右,让你顺应着你所接触的知识来影响着你的判断。没有错,你是一个被影响者。
所以被影响不好吗?就我看来,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,我们透过资讯汲取我们对於事物的知识,知识加深了我们对於一件事物理解的深度。就像品尝红酒一样,一开始你只知道喝红酒,但是当你喝了一百瓶的红酒之後,你就会开始产生喜好;喜欢酸一点的,喜欢甜一点的,喜欢酒感重点的。这些都没有对错,当你喝到了两百瓶,你开始探究起酒的产地、酿造的方法、产地的气候…等等,你会发现原来一瓶红酒的味道,会受那麽多的因素影响,进而产生不同的香气,与喝起来的口感、味道。你会开始去理解,自己所喜欢的红酒,产地在哪里,是用哪些品种的葡萄,酒窖的环境是何样,用哪款桶子酿造。不知不觉间,你累积了知识,理解了故事,也拥有了品味。
拥有了品味,也就代表着你拥有了建构自己生活的入场券。 品味让你从群体意识当中脱离出来,你看东西就不会在只局限在品牌与价格里,而是会建立在由累积的知识而建立的品味感受之上。 说到这里,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「美」这件事,其实是一门很广泛的学问,因为美感所谈的并不是单单只是一个视觉上的触动,还涵盖了味觉上的、行为上的和知识上的。
在国际上有几本很有名的杂志,例如日本的Casa brutus和美国的Kinfolk,内容在谈的设计与空间,往往都是由各种生活方式与生活物件,所共同堆砌而出的画面。像Casa brutus常花了将近一整本杂志的篇幅,就只介绍一间卧室里可以使用的器具;每个物品会被单独拍摄照片,并且将其品牌、尺寸、颜色和使用的方式…等等,钜细靡遗的介绍。在一个专题里,经常只介绍一种物品,例如五十把扫帚的各种比较。我年纪轻的时候,实在是看不懂这到底有甚麽好长篇介绍的?但是当我慢慢对於生活体悟的越深,越发觉得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专题。因为他努力提供的选项,正好能让读者可以从选择喜爱的物件中找到属於自己的品味。
▲Casa brutus常花了将近一整本杂志的篇幅,就只介绍一间卧室里可以使用的器具。(Jeana翻摄)
不要小看这样的力量,因为生活的累积,会产出自己的样貌、气质、行为,与你对生活的细腻度。相对之下,你会慢慢发现,原来空间风格的本身是一个多麽好笑的定义,因为自己打造的空间,就是自己的风格;你的品味,你说了算,让我们一起从知识与品味开始建构起吧!
图片提供/开物设计
作者/杨竣淞
开物设计主持人,时尚杂志编辑的逃兵,华丽转身投入室内设计产业。与其到处公关应酬,更适合安静做设计。没有纸醉金迷的设计师人生,不是加班或走走散步,就是宅在家当书虫。书虫当久了…设计也做好几年了…突然想碎念一下关於家的样子……
↓↓↓↓ 看看杨竣淞的其它专栏文章
【专栏】所谓的无印风,只是人来风!生活感,是需要实际体验的
【专栏】家,需要量身打造吗?装潢前该问自己的42个问号
【专栏】你究竟是屋主,还是屋奴?别被格局绑架了
【专栏】关於灯光,其实我想说的是……
【专栏】百万装潢?一张怦然心动的餐桌就够了!
【专栏】把自己的帅气留在生活的弹性里吧!
【专栏】极简,真的是你要的吗?